xxmj123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世外仙姝寂寞林 香魂寻梦合缘去(三)

向下

世外仙姝寂寞林 香魂寻梦合缘去(三) Empty 世外仙姝寂寞林 香魂寻梦合缘去(三)

帖子 由 Admin 周一 十月 28, 2013 9:09 am

由于黛玉心慧及寄人篱下的处境,使她变得非常地敏感。周瑞家的送宫花,最后送到她那里,她便疑心是别人挑剩下的;一天晚上,她叫怡红院的门,晴雯偏偏没听出是她南京托福培训哪家好的声音,拒不开门,并说“二爷吩咐的,一概不许放人进来呢!”把个黛玉气得怔在门外,欲要发作,又想:虽说是舅母家,如同自己家一样,到底是客边。如今父母双亡,无依无靠,现在他家依栖,若是认真怄气,也觉没趣。正在伤心垂泪之时,又听见宝玉宝钗的笑语声,越发动了气,越想越觉伤感,便也不顾苍台露冷,花径风寒,独立墙角边花阴之下,悲悲切切,呜咽起来。一日,她卧病在床,听到园子里的老婆子骂人,实则是骂她的外孙女儿,黛玉却认为是在骂己,竞气得昏厥过去。别人开一句玩笑,她认为是对自己的轻侮。她确是个“小性儿”,甚至有些“病态”。但是,我们想到她的身世处境,想到她的极强的自尊心,不是觉得这是非常自然的吗?

黛玉很多时候会使一些小性子,甚至吃醋捏酸。宽厚贤良的宝钗姐姐;精灵古怪的湘云妹妹;聪慧灵秀的宝琴妹妹;都是她潜在的情感对手。所以,女人的小心眼在爱情面前显露无遗。如:十九回里宝玉想看她袖子为什么这么香,黛玉诘问宝玉;“我有奇香,你有暖香没有”、“你有玉,人家就有金来配你;人家有‘冷香’,你就没有‘暖香’去配他?”一连串的这“香”那“香”,是黛玉的聪明伶俐,也是黛玉的恐惧嫉妒,“金玉良缘”成了“木石前盟”的克星。虽然是一句包含醋意的话语,却恰恰体现了她爱得真诚,爱得专注,爱得忘我。

黛玉尖酸刻薄的背后是无助无奈。宝玉对“金玉良缘”还是曾动过情的,对宝钗也不是没有倾慕之心,尽管他痛恨“金玉良缘”,偏说“木石前盟”。

黛玉总是在“似水流年”中折磨自己这“如花美眷”,“你既为我的知己,自然我亦为你的知己,既你为我的知己,又何必有金玉之论呢?既有金玉之论,也该你我有之,又何必来一宝钗呢?”

隐忍曲承、安分随时、装愚守拙等等,是最受称赞的美德。而缜密的机心、巧妙的欺诈,更是可以换取到欢心与奖烟囱新建公司赏。这就是周围的一切向林黛玉所提出来的做人标准。而寄人篱下的处境,似乎更是要求她必须如此的立身行事,才能在这个“本也难站”的地方站稳脚步。这样做的人,在某些“聪明”的人看来,也许并不算是难事吧?因为这既照顾了别人的需要,同时又为了自己。

但是,这种“聪明”的做人之道,完全没有牵动过林黛玉的心。她甚至连考虑都没有考虑到。我们看到她爱说就说、爱恼就恼、爱哭就哭。任性,的确也是任性的。她不怕得罪任何人,薛宝钗被她不止一次地讥刺过、史湘云被她恼怒过、绘画才能平常的惜春被她打趣过、忙于夜赌的老婆子被她揭穿过、絮聒得令人厌烦的李妈妈被她斥骂过……。至于谁该得罪,谁不该得罪,她好像根本就不知道世间还存在这样的问题。一切都根据她生性的好恶、凭着她感情的流转,毫无顾忌地任意而行。既不经过任何的修饰,也没有半点掩藏。她心里所想的,也就是口中所说的。而口中所说的,又常常是为别人所不肯说的生活中的真相。譬如如宝玉和袭人的暧昧关系,大观园中无人不知,但谁也怕捅破这层纸,只有黛玉敢一语道破,对袭人说:“你说你是丫头,我只拿你当嫂子待。”她的灵心慧舌,虽然有时能够生出许多引人发笑的“俏语”和“雅谑”,但在大观园里却造成了“尖酸刻薄”的普遍印象。

林黛玉不像薛宝钗那样世故,那样城府甚深,八面玲珑,取悦于人;她对人坦率纯真,见之以诚。她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她对待紫鹃,亲如姐妹,情同骨肉,诚挚的友情感人至深。香菱学诗,宝钗讥她“得陇望蜀”,极为厌烦。香菱向黛玉请教,黛玉却热诚相接,并说:“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为师”。纯真透明如一泓清泉。她给香菱讲解诗的作法和要求,还把自己的诗集珍本借给香菱,并圈定阅读篇目,批改她的习作,堪称“诲人不倦”。

她待人很宽厚南京机床改造,与人不存介蒂。史湘云因把她比作戏子伤了她的自尊,她有点不忿,可一会儿便携了宝玉的“寄生草”回房,便又“与湘云同看”。

她很早就觉得薛宝钗的“有心藏奸”,也曾经不止一次地和她发生过冲突。看来,她对薛宝钗似乎在心里存在着很深的芥蒂。但是,这种芥蒂,又是多么容易就消失得干干净净。只是因为薛宝钗在她面前说了那一番女孩儿家应懂的规矩和送了她几两燕窝之后,她便向薛宝钗袒露出一颗赤诚的心,南京优化公司并且恳切地把一切过错都归于自己。而且以后又把薛宝钗当作亲姐姐来称呼、来看待。

其实,薛宝钗所以能够打动她的心,主要还是因为当她正处于孤单、凄寂的时候,那样的训导和赠送,在她的感受上被当成了一种爱护和体贴。所以她对薛宝钗这样说:“东西是小,难得你多情如此。”又说:“我母亲去世的时候,又无姊妹兄弟,竟没一个人像你前日的话教导我。”是的,这个丰于感情因而也特别看重感情的少女,并非只是一味自尊得不能采纳人言。当她感到友情的温暖时,不仅会发出衷心的感激,而且也能够接受别人的责备。所以,在大观园里,独有真心关怀着她的命运的紫鹃,虽然是一个丫头,却敢于当面指责她“太浮躁了些”,又说她“小性儿”、“常耍歪派”。还这样对她说:“宝玉只有三分不是,姑娘倒有七分不是”……

这个聪明的少女,不仅懂得感情,也是善于体察人情的。她看得出凤姐的“花胡哨”,也看得出荣国府人们之间的“虎视眈眈”、“背地里言三语四”,她更是没有一刻忘记过自己原是“无依无靠,投奔了来的”……。她似乎一切都看得很明白,但独独看不到自己的锋芒毕露将会带来甚么样的后果;更没有想到自己是多么需要乖觉一点,就可以利用贾母的“怜爱”和自己的许多有利条件,在这里为自己铺下一块福地。
曾经一度视黛玉为掌上明珠的贾母,在意识到黛玉的心事后,明确表示不能将她许配给宝玉,并在薛林两人比较后明显倾向于薛宝钗。王熙凤在贾母的态度明朗后,便使出了“偷梁换柱”之计,对宝玉说给他娶林妹妹而实际上给他娶的是薛宝钗。“风刀霜剑严相逼”,林黛玉在绝望中一病不起,临终前在绝望悲愤之中,焚烧了象征着她与宝玉纯洁爱情的诗帕和记载着她心声的诗稿。

由于黛玉不满一夫多妻的社会制度,要不想违背这一宿愿,也不想损坏黛玉轻灵玉洁美好的艺术形象,曹雪芹只有安排她早死,不进入当时浑浊的世俗婚姻中,让她在孤独纯洁中成长,也在孤独纯洁中凋谢。大观园中世外仙姝的动人形象,永远锁在孤独无依,寄人篱下,体弱多病的生存状态。宝黛之爱,人生之惋!
出于污泥而不染“质本洁来还洁去”。
南京雅思培训班学校
黛玉之死,既是社会悲剧,也是性格悲剧。林黛玉性格上的缺陷掩盖不了她叛逆思想的光芒。当她的爱情幸福被扼杀时,表现得那样的勇敢、决绝,她以死向黑暗的社会表示强烈的反抗。至此,她的叛逆性格到了高峰。一个美丽、柔弱、勇敢、决绝的悲剧形象,便深深铭刻在读者心中,屹立在中国文学史上。

黛玉写诗,包括处事都是一个“情”字,宝钗作文,待人接物却是一个“心”字。这是俩人最大的区别。然而,有情之人最终却无情而去,有心之人最终也没有得到心爱的人的心。

王蒙说“从林黛玉身上看人性可以是感情西门子伺服模块的、欲望的、任性的、自我的、充分的。而宝钗则是群体的、道德的、理性的、有谋略的、自我控制的。从性灵的角度看,我更喜欢林黛玉”。王昆仑先生对钗黛形象有一段精彩评论:“宝钗在做人,黛玉在做诗;宝钗在解决婚姻,黛玉在进行恋爱;宝钗把握着现实,黛玉沉酣于意境;宝钗有计划的适应社会法则。黛玉任自然的表现自己的性灵:宝钗代表当时一般妇女的理智,黛玉代表闺阁中知识分子的感情”。

曹雪芹怀着深挚的爱意和悲悯的同情,用历史与未来、现实与理想、哲理与诗情,并饱蘸着血与泪塑造出来的林黛玉,是《红楼梦》里一位富有诗意美和理想色彩的悲剧形像。二百多年来,不知有多少人为她的悲剧命运洒下同情之泪,为她的艺术魅力心醉神迷。她是《红楼梦》读者心目中的一位圣洁、美丽的爱神。
丢下书,不忍再读,她走前最后的喊声:“宝玉!宝玉!你好……”,字字句句都刺痛了我敏感的神经,在我的胸膛里如潮湿的水藻样纠缠着、郁结着,不能释怀。

黛玉集合了迷离、梦幻、病态、柔弱、动静交融的美丽和气质,“此女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见几回”。
林黛玉永远活在读者心中。
(完)
由於黛玉心慧及寄人籬下的處境,使她變得非常地敏感。周瑞傢的送宮花,最後送到她那裡,她便疑心是別人挑剩下的;一天晚上,她叫怡紅院的門,晴雯偏偏沒聽出是她的聲音,拒不開門,並說“二爺吩咐的,一概不許放人進來呢!”把個黛玉氣得怔在門外,欲要發作,又想:雖說是舅母傢,如同自己傢一樣,到底是客邊。如今父母雙亡,無依無靠,現在他傢依棲,若是認真慪氣,也覺沒趣。正在傷心垂淚之時,又聽見寶玉寶釵的笑語聲,越發動瞭氣,越想越覺傷感,便也不顧蒼臺露冷,花徑風寒,獨立墻角邊花陰之下,悲悲切切,嗚咽起來。一日,她臥病在床,聽到園子裡的老婆子罵人,實則是罵她夏雨如丝的外孫女兒,黛玉卻認為是在罵己,競氣得昏厥過去。別人開一句玩笑,她認為是對自己的輕侮。她確是個“小性兒”,甚至有些“病態”。但是,我們想到她的身世處境,想到她的極強的自尊心,不是覺得這是非常自然的嗎?

黛玉很多時候會使一些小性子,甚至吃醋捏酸。寬厚賢良的寶釵姐姐;精靈古怪的湘雲妹妹;聰慧靈秀的寶琴妹妹;都是她潛在的情感對手。所以,女人的小心眼在愛情面前顯露無遺。如:十九回裡寶玉想看她袖子醒着的夜為什麼這麼香,黛玉詰問寶玉;“我有奇香,你有暖香沒有”、“你有玉,人傢就有金來配你;人傢有‘冷香’,你就沒有‘暖香’去配他?”一連串的這“香”那“香”,是黛玉的聰明伶俐,也是黛玉的恐懼嫉妒,“金玉良緣”成瞭“木石前盟”的克星。雖然是一句包含醋意的話語,卻恰恰體現瞭她愛得真誠,愛得專註,愛得忘我。

黛玉尖酸刻薄的背後是無助無奈。寶玉對“金玉良緣”還是曾動過情的,對寶釵也不是沒有傾慕之心,盡管他痛恨“金玉良緣”,偏說“木石前盟”。

黛玉總是在“似水流年”中折磨自己這“如花美眷”,“你既為我的知己,自然我亦為你的知己,既你為我的知己,又何必有金玉之論呢?既有金玉之論,也該你我有之,又何必來一寶釵呢?”

隱忍曲承、安分隨時、裝愚守拙等等,是最受稱一个今非昔比的男人贊的美德。而縝密的機心、巧妙的欺詐,更是可以換取到歡心與獎賞。這就是周圍的一切向林黛玉所提出來的做人標準。而寄人籬下的處境,似乎更是要求她必須如此的立身行事,才能在這個“本也難站”的地方站穩腳步。這樣做的人,在某些“聰明”的人看來,也許並不算是難事吧?因為這既照顧瞭別人的需要,同時又為瞭自己。

但是,這種“聰明”的做人之道,完全沒有牽動過林黛玉的心。她甚至連考慮都沒有考慮到。我們看到她愛說就說、愛惱就惱、愛哭就哭。任性,的確也是任性的。她不怕得罪任何人,薛寶釵被她不止一次地譏刺過、史湘雲被她惱怒過、繪畫才能平常的惜春被她打趣過、忙於夜賭的老婆子被她揭穿過、絮聒得令人厭煩的李媽媽被她斥罵過……。至於誰該得罪,誰不該得罪,她好像根本就不知道世間還存在這樣的問題。一切都根據她谁可为师生性的好惡、憑著她感情的流轉,毫無顧忌地任意而行。既不經過任何的修飾,也沒有半點掩藏。她心裡所想的,也就是口中所說的。而口中所說的,又常常是為別人所不肯說的生活中的真相。譬如如寶玉和襲人的曖昧關系,大觀園中無人不知,但誰也怕捅破這層紙,隻有黛玉敢一語道破,對襲人說:“你說你是丫頭,我隻拿你當嫂子待。”她的靈心慧舌,雖然有時能夠生出許多引人發笑的“俏語”和“雅謔”,但在大觀園裡卻造成瞭“尖酸刻薄”的普遍印象。

林黛玉不像薛寶釵那樣世故,那樣城府甚深,八面玲瓏,取悅於人;她對人坦率純真,見之以誠。她尊重自己,也尊重別人。她對待紫鵑,親如姐妹,情同骨肉,誠摯的友情感人至深。香菱學詩,寶釵譏她“得隴望蜀”,極為厭煩。香菱向黛玉請教,黛玉卻熱誠相接,並說:“既要作詩,你就拜我為師”。純真透明如一泓清泉。她給香菱講解詩的作法和要求,還把自己的詩集珍本借給香菱,並圈定閱讀篇目,批改她的習作,堪稱“誨人不倦”。

她待人很寬厚,與人不存介蒂。史湘雲因把她比作戲子傷瞭她的自尊,她有點不忿,可一會兒便攜瞭寶玉的“寄生草”回房,便又“與湘雲同看”。

她很早就覺得薛寶釵的“有心藏奸”,也曾經不止一次地和她發生過沖突。看來,她對薛寶釵似乎在心裡存在著很深的芥蒂。但是,這種芥蒂,又是多麼容易就消失得幹幹凈凈。隻是因為薛寶釵在她面前說瞭那一番女孩兒傢應懂的規矩和送瞭她幾兩燕窩之後,她便向薛寶釵袒露出一顆赤誠的心,並且懇切地把一切過錯都歸於自己。而且以後又把薛寶釵當作親姐姐來稱呼、來看待。

其實,薛寶釵所以能夠打動她的心,主要還是因為當她正處於孤單、淒寂的時候,那樣的訓導和贈送,在她的感受上被當成瞭一種愛護和體貼。所以她對薛寶釵這樣說:“東西是小,難得你多情如此。”又說:“我母親去世的時候,又無姊妹兄弟,竟沒一個人像你前日的話教導我。”是的,這個豐於感情因而也特別看重感情的少女,並非隻是一味自尊得不能采納人言温暖是春。當她感到友情的溫暖時,不僅會發出衷心的感激,而且也能夠接受別人的責備。所以,在大觀園裡,獨有真心關懷著她的命運的紫鵑,雖然是一個丫頭,卻敢於當面指責她“太浮躁瞭些”,又說她“小性兒”、“常耍歪派”。還這樣對她說:“寶玉隻有三分不是,姑娘倒有七分不是”……

這個聰明的少女,不僅懂得感情,也是善於體察人情的。她看得出鳳姐的“花胡哨”,也看得出榮國府人們之間的“虎視眈眈”、“背地裡言三語四”,她更是沒有一刻忘記過自己原是“無依無靠,投奔瞭來的”……。她似乎一切都看得很明白,但獨獨看不到自己的鋒芒畢露將會帶來甚麼樣的後果;更沒有想到自己是多麼需要乖覺一點,就可以利用賈母的“憐愛”和自己的許多有利條件,在這裡為自己鋪下一塊福地。
曾經一度視黛玉為掌上明珠的賈母,在意識到黛玉的心事後,明確表示不能將她許配給寶玉,並在薛林兩人比較後明顯傾向於薛寶釵。王熙鳳在賈母的態度明朗後,便使出瞭“偷梁換柱”之計,對寶玉說給他娶林妹妹而實際上給他娶的是薛寶釵。“風刀霜劍嚴相逼”,林黛玉在絕望中一病不起,臨終前在絕望悲憤之中,焚燒瞭象征著她與寶玉純潔愛情的詩帕和記載著她心聲的詩稿。

由於黛玉不滿一夫多妻的社會制度,要不想違背這一宿願,也不想損壞黛玉輕靈玉潔美好的藝術形象,曹雪芹隻有安排她早死,不進入當時渾濁的世俗婚姻中,讓她在孤獨純潔中成長,也在孤獨純潔中凋謝。大觀園中世外仙姝的動人形象,永遠鎖在孤獨無依,寄人籬下,體弱多病的生存狀態。寶黛之愛,人生之惋!
出於污泥而不染“質本潔來還潔去”。

黛玉之死,既是社會悲劇,也是性格悲劇。林黛玉性格上的缺陷掩蓋不瞭恋上那种微笑她叛逆思想的光芒。當她的愛情幸福被扼殺時,表現得那樣的勇敢、決絕,她以死向黑暗的社會表示強烈的反抗。至此,她的叛逆性格到瞭高峰。一個美麗、柔弱、勇敢、決絕的悲劇形象,便深深銘刻在讀者心中,屹立在中國文學史上。

黛玉寫詩,包括處事都是一個“情”字,寶釵作文,待人接物卻是一個“心”字。這是倆人最大的區別。然而,有情之人最終卻無情而去,有心之人最終也沒有得到心愛的人的心。

王蒙說“從林黛玉身上看人性可以是感情的、欲望的、任性的、自我的、充分的。而寶釵則是群體的、道德的、理性的、有謀略的、自我控制的。從性靈的角度看,我更喜歡林黛玉”。王昆侖先生對釵黛形象有一段精彩評論:“寶釵在做人,黛玉在做詩;寶釵在解決婚姻,黛玉在進行戀愛;寶釵把握著現實,黛玉沉酣於意境;寶釵有計劃的適應社會法則。黛玉任远方自然的表現自己的性靈:寶釵代表當時一般婦女的理智,黛玉代表閨閣中知識分子的感情”。

曹雪芹懷著深摯的愛意和悲憫的同情,用歷史與未來、現實與理想、哲理與詩情,並飽蘸著血與淚塑造出來的林黛玉,是《紅樓夢》裡一位富有詩意美和理想色彩的悲劇形像。二百多年來,不知有多少人為她的悲劇命運灑下同情之淚,為她的藝術魅力心醉神迷。她是《紅樓夢》讀者心目中的一位聖潔、美麗的愛神。
丟下書,不忍再讀,她走前最後的喊聲:“寶玉!寶玉!你好……”,字字句句都刺痛瞭我敏感的神經,在我的胸膛裡如潮濕的水藻樣糾纏著、鬱結著,不能釋懷。

黛玉集合瞭迷離、夢幻、病態、柔弱、動靜交融的美麗和氣質,“此女隻應天上有,人間哪得見幾回”。
林黛玉永遠活在讀者心中。
(完)

Admin
Admin

帖子数 : 758
注册日期 : 13-10-28

http://xxmj123.99luntan.net

返回页首 向下

返回页首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